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教师,蜜臀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BBBBB女女女女女BBBB

不銹鋼反應釜維護檢修規(guī)程

目錄 1 總則. 2 1.1 適用范圍... 2 1.2 結構簡述... 2 1.3 主要性能... 2 2 完好標準. 2 2.1 零、部件... 2 2.2 運行性能... 2 2.3 技術資料... 3 2.4 設備及環(huán)境... 3 3設備的維護. 3 3.1 日常維護... 3 3.2 定

目錄

1 總則. 2

1.1 適用范圍... 2

1.2 結構簡述... 2

1.3 主要性能... 2

2 完好標準. 2

2.1 零、部件... 2

2.2 運行性能... 2

2.3 技術資料... 3

2.4 設備及環(huán)境... 3

3設備的維護. 3

3.1 日常維護... 3

3.2 定期檢查內容... 3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3

3.4 緊急情況停車... 3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

4.1 檢修周期... 4

4.2 檢修內容..........................................................................................................................4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 5

5.1 釜體... 5

5.2 轉動裝置..........................................................................................................................6

5.3 攪拌裝置... 7

5.4 軸向密封裝置... 8

5.5 安全附件... 9

5.6 安裝... 9

6 試車與驗收. 9

6.1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 9

6.2 試車... 9

6.3 驗收... 10

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10

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 10

7.2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10

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 10

1 總則

1.1 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適用于化工廠下述范圍反應釜的維護和檢修:

a. 工作壓力小于1.6MPa的碳素鋼、低合金鋼、不銹耐酸鋼反應釜;

b. 工作壓力小于0.6MPa的鑄鐵反應釜;

c. 搪玻璃反應釜。

1.2 結構簡述

反應釜由釜體(上蓋、筒體;釜底),傳動、攪拌、密封裝置及安全附件等組成。

1.3 主要性能

反應釜的類型、規(guī)格繁多,性能差異甚大。目前釜體普遍采用的材料為鋼、鑄鐵、搪玻璃。本規(guī)程范圍內的反應釜的主要性能見表1。

表1

項目

適 用 范 圍

溫度

碳鋼釜體:-20~425℃

鑄鐵釜體:-15~250℃

搪玻璃釜體:-30~240℃;溫差小于120℃

壓力

碳鋼釜體:<1.6 MPa

鑄鐵釜體:<0.6 MPa

介質

碳鋼釜體:無腐蝕性介質。若內部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可適用于任何濃度的硝

酸、硫酸、鹽酸及低濃度的堿液等

鑄鐵釜體:堿性介質、61~98%濃度硫酸

搪玻璃釜體:各種濃度無機酸、有機酸、有機溶液及弱堿

軸封

填料密封:介質壓力小于35MPa,工作溫度-50~600℃,密封面線速度小于等于

20m/s,壽命—股為2~3個月

機械密封:工作壓力小于40 MPa,工作溫度-196~600℃,線速度小于150m/s,泄漏量低于1m1/h,壽命1~2年

2 完好標準

2.1 零、部件

2.1.1 釜體(包括內部襯里層)及傳動、攪拌、密封等裝置的零、附件完整齊全,質量符合要求。

2.1.2 壓力表、溫度計、安全閥、爆破片、液面計、自動調節(jié)裝置等齊全、靈敏、準確,并定期校驗。

2.1.3 基礎、機座穩(wěn)因可靠,螺栓緊因、齊整,符合技術要求。

2.1.4 管線、管件、閥門、支架安裝合理、牢固,標志分明。

2.1.5 防腐、保溫、防凍設施完整有效j;E。

2.1.6 盛裝易燃或有毒介質的釜體上的安全閥及防愿裝置的徘放管必須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2 運行性能

2.2.1 設備潤滑系統(tǒng)清潔暢通,潤滑良好。

2.2.2 空載盤轉攪拌軸時,無明顯偏重及擺動,零部件之間無沖擊聲。

2.2.3 運行時無雜音,無異常振動。各部溫度、壓力、轉速、流量、電流等符合要求。滾動軸承溫度不超過70℃,滑動軸承溫度不超過65℃。

2.2.4 生產能力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術資料

2.3.1 設備檔案齊全,有產品合格證、產品使用說明書。

2.3.2 檢修及驗收記錄齊全。

2.3.3 運行時間和累計運行時間有統(tǒng)計、記錄。

2.3.4 有裝配總圖及易損配件零件圖。

2.3.5 操作規(guī)程,維護檢修規(guī)程齊全。

2.3.6 壓力容器檔案資料齊全并符合有關規(guī)定。

2.4 設備及環(huán)境

2.4.1 崗位整潔,設備見本色。

2.4.2 動、靜密封點統(tǒng)計準確,無跑、冒、滴、漏。

3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

3.1.1 經常觀察釜體及零部件是否有變形、裂紋、腐蝕等現象。保持緊團件無松動,傳動帶松緊適當。

3.1.2 保持潤滑系統(tǒng)清潔,通暢,按潤滑圖表所示位置加注潤滑油或脂,嚴格執(zhí)行“五定”、“三級過濾”規(guī)定。

3.1.3 按操作規(guī)程開停車,認真控制各項工藝指標,如壓力、溫度、流量、時間、轉速、物料配比等,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

3.1.4 保持密封裝置的冷卻液清潔;通揚,溫度符合要求,密封性能良好。

3.1.5 及時消除跑、冒、滴、漏。

3.1.6 保持周圍環(huán)境整潔,設備見本色。

3.1.7 停車后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

3.2 定期檢查內容

定期檢查內容見表2。

表2

檢查記錄

檢查內容

檢查間隔

操作記錄本

進行對比、分析,了解、掌握設備狀況

每周一至二次

物料

仔細查看物料是否變色、混有雜物等現象,從而判斷設備是否有內漏或銹蝕物脫落

每次出料后

減速機電動機釜體

診聽并判斷內部零件有無松動及損壞

每班一次

釜體支架基礎

目視和用水平儀檢查,應無下沉、無傾斜無變形,接地良好

每月二次

進料管壓料管

有無堵塞、結疤、腐蝕、變形等現象

每次出料后

壓力表溫度計液面計

是否完好無損、清晰、準確

每班一次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3

3.4 緊急情況停車

發(fā)生下列異?,F象之一時,必須緊急停車:

a.反應釜工作壓力、介質溫度或壁溫超過許用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b.反應釜的主要受壓元件發(fā)生裂縫、鼓包、變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

c.安全附件失效;

d.接管、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

e.發(fā)生火災等意外情況,直接威脅到反應釜安全運行;

f.過量進料;

g.液位失去控制,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h.反應釜與管道發(fā)生嚴重振動,

表3

攪拌軸擺

動量過大

1.攪拌軸端部螺母松動

2.攪拌軸彎曲

3.軸承、襯套間隙過大

4.攪拌器變形嚴重或損壞

1.檢查軸向定位,緊固松動螺母

2.調直或更換

3.更換襯套

4.修復或更換

超溫超壓

1.物料配比不當,導致反應劇烈

2.儀表失靈

1.正確控制物料配比及時降壓

2.檢查,修復

釜內出現

異常雜音

1.攪拌器刮壁

2.攪拌器摩擦、碰撞釜內附件

3.中間軸承,底部軸承損壞

1.檢查、修復攪拌器

2.檢查、修復攪拌器

3.更換軸承

填料密封

泄漏

1.填料少量磨損

2.填料老化或損壞

3.軸頸磨損

1.適當壓緊

2.更換填料

3.微量機加工修復

機械密封

泄漏

1.轉子軸向竄向動,動環(huán)不能補償位移

2.操作不穩(wěn),密封腔內壓力波動

3.轉子周期性振動

4.端面比壓過大,或過小

5.安裝中受力不均勻

6.密封副內混入雜質

7.密封副表面損傷

8.動、靜環(huán)的密封面與軸的垂直度超差

9.彈簧斷開

10.防轉銷斷落或失去作用

1.將軸向竄動減小到允許值范圍內

2.穩(wěn)定操作,控制壓力波動

3.排除振動

4.修復或更換密封環(huán)減小或增加端面比壓

5.正確安裝,使動、靜環(huán)與壓蓋的配合均勻

6.拆卸清理,重新安裝

7.更換密封副

8.重新安裝,使符合規(guī)定要求

9.更換彈簧

10.更換或重新緊固

搪瓷釜體

法蘭漏

1.法蘭瓷面損壞

2.墊圈材質不合理,安裝接頭不正確,

空位,錯位

3.卡子松動,數量不足,分布不均勻

1.修補、涂防腐漆或樹脂

2.正確選擇墊圈材質,墊圈接口要搭齊,

位置正確

3.按規(guī)定要求安裝足夠的卡子,且要均勻、緊固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1 檢修周期

4.2 檢修內容

4.2.1 小修

4.2.1.1 更換密封填料和所拆卸零部件的密封圈、墊。

檢修周期見表4。

表4

檢修類別

小修

中修

大修

檢修周期,月

2-3

6-12

24-36

4.2.1.2 檢查、研修機械密封的動靜環(huán),調整端面比壓,清理、疏通密封裝置的潤滑,冷卻通路。

4.2.1.3 檢查、修理或更換閥門。

4.2.1.4 檢查、修理或更換進料管、壓料管溫度計套管、視鏡、液面計及其它附件。

4.2.1.5 檢查、緊固螺栓。

4.2.1.6 消除泄漏及其它缺陷。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內容。

4.2.2.2 電動機、減速機清理、檢查、修理、換油。

4.2.2.3 攪拌軸、攪拌器、聯軸器、軸承檢查,修理。

4.2.2.4 檢查釜體內部,測量壁厚,修補內部襯里層。

4.2.2.5 內部換熱蛇管查漏,修補或更換。

4.2.2.6 安全閥、壓力表、儀表、計量器具校驗。

4.2.2.7 修補防腐層、保溫層。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內容。

4.2.3.2 修理或更換釜體,更換保溫層。

4.2.3.3 修理或更換釜體夾套,更換內部襯里層。

4.2.3.4 基礎、支座、支架檢查修理。

4.2.3.5 油漆,防腐。

4.2.3.6 釜體做耐壓試驗。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

5.1 釜體

5.1.1 更換條件

反應釜使用到一定年限,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更換:

a.釜體壁厚均勻腐蝕超過設計規(guī)定的最小值;

b.釜體壁厚局部腐蝕超過設計規(guī)定的最小值,且腐蝕面積大于總面積20%;

c.水壓試驗時,設備有明顯變形或殘余變形超過規(guī)定值;

d.因堿脆或晶間腐蝕嚴重,釜體或焊縫產生裂紋不能修復時;

e.瓷面損壞面積超過15%時或者損壞部位無法修復時;

f.超標缺陷(如:嚴重的結構缺陷危及安全運行;焊縫不合格;嚴重未焊透、裂紋等)而無法修復時。

5.1.2 鋼制釜體

5.1.2.1 殼體局部腐蝕,采用電弧堆焊法修補,若腐蝕面積較大,采用貼補法修理。

5.1.2.2 末穿透的裂紋。若裂紋深度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可用砂輪將裂紋磨平,并與金屬表面圓滑過渡即可。若裂紋深度不超過壁厚的40%,可在裂紋深度范圍鏟出坡口,進行焊補,但裂紋兩端宜鉆小孔,以防止裂紋延伸。對于長裂紋,采用逐段退焊法,(從裂紋兩端逐段向中間焊),以降低焊接應力和變形。若裂紋深度超過壁厚的40%,應按穿透的窄裂縫處理。

5.1.2.3 穿透的窄裂縫。焊補前,在裂縫兩端鉆止裂孔,孔徑稍大于裂縫寬度,并加工出坡口。當壁厚小于12mm時,采用V形坡口;當壁厚大于12mm時,采用x形坡口。施焊時,長度小于100mm的裂縫可一次焊完;裂縫較長時,宜從裂縫兩端向中間焊,不要劃圓弧,并采用多層焊。

除應力集中的部位外,釜體上各部分的裂紋和穿透的窄裂縫,都允許進行焊補。

5.1.2.4 穿透的寬裂縫。寬裂縫應采用挖補法修理。挖補的長度應比裂縫長度大50-100mm,寬度應不小于250mm。焊上的補板應與本體表面平齊,曲率半徑應與本體一樣。

5.1.2.5 不銹鋼襯里鼓包。當襯里大面積變形且襯里鼓起高度與變形面積的平均直徑之比小于0.15時,宜采用充水升壓法使已變形的襯里復原。對于變形面積不大的殼體或襯里,可采用機械頂壓辦法修理,但在矯正過程中應注意防止脆裂。

5.1.3 鑄鐵釜體

對于鑄鐵釜體常見的砂眼、裂紋、點腐蝕或局部腐蝕等缺陷通常采用電弧冷焊修理。焊補時應在裂縫端點外3-5mm處各鉆一個止裂通孔。

5.1.4 搪玻璃釜體

搪玻璃性脆易損壞,且熱穩(wěn)定性較差,檢修時須注意保護瓷面,在規(guī)定的部位掛鉤或系繩起吊,施焊時須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根據不同的損壞情況,可分別采用下列修補方法。

5.1.4.1 耐蝕金屬填塞法。瓷面發(fā)現徽孔時可用耐蝕金屬材料做成塞子,直接打入微孔內。

5.1.4.2 瓷面損壞稍大時,用耐蝕金屬螺栓和耐蝕材料襯墊緊固于損壞瓷面上(見圖1)

5.1.4.3 無機涂料修補法。將待修表面清理

干凈,先用15-20%稀硫酸除銹,再用10%苛

性鈉溶液中和,然后用水沖洗,擦凈,熱空氣

吹干,**將無機涂料涂復,緩慢加熱固化。

涂料重量比,輝緣巖粉:100,細度80-100目;

氟硅酸鈉:5,純度>95%;水玻璃:95,比重

1.48。

5.1.4.4 有機涂料修補法。步驟同無機涂料 圖1

修補法。有機涂料重量配出:6106環(huán)氧樹脂: 1.耐蝕金屬螺釘;2.耐蝕密封軟點;

100;鄰苯二甲酸二丁脂:15;間苯二胺: 3.釜體瓷面;4.釜體;5.蓋型螺母;

12-14;石墨(或其它填充料):50-100。 6.密封軟墊;7.夾套

涂復后加熱處理,溫度80-100℃,加熱時要緩慢升溫,全部固化后即可使用。

5.1.4.5 搪玻璃釜體法蘭的緊固卡子的數目必須保持規(guī)定標準,且分布均勻。

緊固卡子須沿對角線方向對稱、均勻擰緊,不得過力或一次擰緊。

5.1.5 釜體修理的質量標準

5.1.5.1 焊縫與母材應圓滑過渡。

5.1.5.2 焊縫局部咬邊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邊連接長度不大于100mm。

5.1.5.3 焊縫應無裂紋、未焊透、未熔合、夾渣、氣孔等缺陷。

5.1.5.4 焊縫上的溶渣和兩側飛濺物應清除干凈。

5.1.5.5 修補后不得出現十字焊縫,相鄰的兩筒間的縱縫及封頭與相鄰筒節(jié)的縱縫應錯開,其間距應大于簡體厚度的三倍,且不小于100mm。

5.1.5.6 焊縫的返修不宜超過兩次。

5.1.5.7 焊條材質應選用正確,焊條;焊劑須烘干,隨用隨取。

5.1.5.8 施焊后的釜體須做液壓強度試驗。

進行液壓強度試驗時,應將釜內空氣排凈,待釜體壁溫與液體溫度接近時,緩慢升壓,在試獨壓力下保持10-30分鐘,再降至**工作壓力進行檢查,以無滲漏、無可見的異常變形、試驗過程中無異常響聲為合格。帶外保溫層或不能觀察其外表情況的釜體,在**工作壓力下至少保持2小時,以壓力不下降、無異常響聲為合格。

5.1.5.9 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的釜體,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后進行,試驗所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于5℃。

5.1.5.10 強度試驗、氣密性試驗的試驗壓力見表5。

5.2傳動裝置

5.2.1 三角皮帶傳動

5.2.1.1 安裝、找正帶輪時,兩帶輪軸線平行度不大于0.01a,兩輪寬對稱面軸向位移不大于0.005a(a為兩輪實際中心距,單位:mm)。

5.2.1.2 帶輪孔與軸的配合選用H7/k6,表面粗糙度選用1.6/0.8。

5.2.1.3 三角皮帶的張緊力要求均勻、適度。

5.2.1.4 帶輪輪孔有裂紋,輪槽缺口或槽面嚴重磨損時應更換。

5.2.1.5 三角皮帶磨損嚴重;帶與槽底接觸;皮帶老化;裂紋;塑性扭曲應更換。

5.2.1.6 同一帶輪上的三角皮帶應同時更換。

表5

釜體材質

強度試驗壓力Pt

氣密性試

驗壓力Pt

液(水)壓

氣壓

鑄鐵

搪玻璃

1.25P

2.00P

1.25P

1.15P

1.00P

1.00P

注:1.鋼制釜體液壓試驗壓力取1.25P+0.1

二者中較大者。

2.對設計溫度(壁溫)大于等于200℃

的鋼制釜體,強度試驗壓力P′t按下式計算

P′t=Pt×[σ]/[ σ]t

式中

P——釜體**工作壓力,MPa;

Pt——常溫下的強度試驗壓力,MPa;

P′t—≥200℃時的強度試驗壓力,MPa;

[σ]——實驗溫度下材料許用應力,MPa;

[ σ]t——設計溫度下材料許用應力,MPa;

5.2.2 聯軸器

5.2.2.1 聯軸器孔與軸頸選用H7/k6配合,

5.2.2.2 聯朗器安裝找正要求見圖2和表6。

表7 mm

聯軸器直徑

允許值

<150

<250

<400

<4

<8

<14

5. 2.2.3 彈性聯軸器的兩個半聯軸器的正、反兩個方向的最大相對偏移允許值見表7。超過允許值應更換已磨損的彈性圈、柱銷等零件。

表6 nm

聯軸器型式

相對徑向位移

相對角位移

固定式

齒形式

彈性圓柱銷式

<0.05

<0.40

<0.20

<0.05/1000

<0º30′

<0º30′

5.3 攪拌裝置

5.3.1 攪拌軸彎曲時通常可用機械壓力法進行調直,攪拌軸直線度為0.10mm/m,軸徑位置直線度為0.04mm/m。

5.3.2 攪拌軸與密封填料配合處磨損時需微量機加工修圓,若磨損量大于0.5mm時應堆焊后機加工,恢復圖樣尺寸。表面粗糙度0.8。

5.3.3 攪拌器均勻腐蝕超過原厚度的30%時應更換。

5.3.4 攪拌器局部腐蝕,裂紋,變形用焊補、

整形、校正辦法修復。搪玻璃攪拌器出現腐蝕、脫瓷等損壞情況時,按搪瓷修理方法修復。

5.3.5 槳式、框式和錨式攪拌器的軸線應與槳葉垂直,垂直度為槳葉總長度的4/1000,且不得超過5mm。

5.3.6 轉速高于100r/min的禍輪式,推進式攪拌器應作靜平衡試驗??捎萌ブ胤ɑ蚣又胤ㄟM行平衡,切除或增加的厚度均不得大于壁厚的1/4,銜接處要圓滑過渡。轉速小于500r/min時,葉輪外徑上的不平衡質量應不大于20g。

5.3.7 渦輪式及推進式攪拌器的葉輪孔與攪拌軸頸選用H7/k6配合,表面粗糙度選用1.6/0.8。

5.3.8 滾動軸承使用專用工具拆卸,熱裝時油溫為140℃,嚴禁直接用火焰加熱。

5.3.9 在攪拌軸下端安裝滾動軸承時,外圈不應壓死,需留有0.5-1.0mm左右的軸向熱伸縮竄動量。

5.3.10 滾動軸承的孩子與滾道表面應無腐蝕、坑疤、斑點,接觸平滑無雜聲。與滾動軸承內孔配合的軸頸選用k6,表面粗糙度為0.8,與滾動軸承外圈配合的孔選用K7,表面粗糙度為1.6。

5.3.11 中間軸承,底部軸承的軸套與軸瓦的配合間隙見表8。

5.4 軸向密封裝置

5.4.1 填料密封

5.4.1.1 填料壓蓋與填料箱體的配合為H11/d11,壓蓋孔與軸的間隙為0.75-1.00mm(軸徑50-110mm),攪拌軸與箱體的間隙為0.60-1.00mm(軸徑50-110mm)。

5.4.1.2 填料壓蓋與箱體的端面間隙應相等,誤差不應大于0.3mm。

5.4.1.3 填料的材質及規(guī)格要使用正確,長短適度,各層填料的搭頭須沿圓周方向等分錯開,搭頭切口為30º,切口平整,上下對齊。

5.4.1.4 填料須留有適當的壓緊裕量。

5.4.1.5 應保證油環(huán)位置準確,油路通暢。

表9

工作壓力

500r/min以下軸的徑向擺動量

<0.25MPa

<0.80MPa

<1.60MPa

<0.09mm

<0.75mm

<0.60mm

5.4.1.6 填料密封處軸的徑向擺動量允許范圍見表9。

表8 mm

軸徑外徑

配合間隙

<70

<90

<110

0.6-0.7

0.8-0.9

1.0-1.1

5.4.2 機械密封

5.4.2.1 軸與密封腔的垂直度,一般為0.05mm,與密封腔的同軸度,一般為0.5mm,徑向跳動為1mm,軸向竄動量為1mm。

5.4.2.2 安裝機械密封處,軸的表面粗糙度應不低于1.6。

5.4.2.3 密封腔內要保證清潔,動、靜環(huán)的密封面粗糙度不應低于0.2,且盛水不滲漏。

5.4.2.4 端壓比的調整要適當,既要有良好的潤滑又盡量要減少泄漏。使密封面處于半液體摩擦狀態(tài)。

5.4.2.5 彈簧旋向要與軸的工作轉向一致。

5.4.2.6靜環(huán)端面對軸線垂直度不應大于0。051n:n。

5.4.2.7 安裝好的機械密封,其動環(huán)應開啟靈活可靠。

5.4.2.8 用手盤車,密封處轉動輕松,無異?,F象。

5.4.2.9 氣密性試驗時以不產生連續(xù)小氣泡為合格。

5.5 安全附件

5.5.1 安全閥、爆破片、壓力表按壓力容器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5.5.2 液面計

5.5.2.1 液面計在安裝使用前,應進行1.5倍液面計公稱壓力水壓試驗。

5.5.2.2 波面計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進行檢修或更換;

a.超過檢驗周期;

b.玻璃板(管)有裂紋、破碎;

c.閥件固死;

d.經常出現假液位。

5.5.3 其它儀表、信號聯鎖、安全裝置等均應遵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5.6 安裝

5.6.1 釜體安裝水平允許誤差為1mm/m。

5.6.2 釜體安裝標高允許誤差為±5mm,經線和緯線的位置允許誤差:

a.直徑小于1m時為±5mln;

b.直徑大于1m時為±8mm。

5.6.3 壓料管、溫度計套管、加熱蛇管與攪拌器的距離不小于40mm。

5.6.4 兩法蘭間的偏斜值應小于1mm,法蘭面間距應小于2mm,兩法蘭問只準加一個墊子,不允許用多加墊子的辦法來消除法蘭面間距過大的缺陷。

5.6.5 法蘭密封面要光潔。無機械損傷、徑向刻痕、嚴重銹蝕、焊疤、物料殘跡等缺陷。人、手孔蓋板無明顯變形,銹蝕,裂紋等缺陷。

5.6.6 密封墊必須裝正,并在墊的兩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鱗狀石墨涂料。

5.6.7 螺母在螺栓上要轉動靈活,但不晃動,螺紋清潔。緊固法蘭時,要求采用力矩扳手對稱均勻地分二至三次獰緊,擰緊力不得過度、不足、不勻。

5.6.8 同一法蘭上不允許混用不同材質和規(guī)格的螺栓。

5.6.9 對于在升溫或降溫過程中需要熱緊或冷緊的螺栓須遵守有關規(guī)定。

6 試車與驗收

6.1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

6.1.1 詳細復查檢修質量。

6.1.2 徹底清理檢修現場;認真檢查釜內有無遺物,在確認無疑后,封閉人、手孔等。

6.1.3 按工藝要求拆除盲板、打開或關閉與釜體連接的閥門。

6.1.4 對轉動部位加注潤滑油。

6.1.5 人工盤車,要求轉動靈活,內部機件無碰撞聲。

6.2 試車

6.2.1 專人負責送電。

6.2.2 先空載點動,確定運轉方向無誤及無異?,F象后,再正式啟動空載運行。

6.2.3 空載運行一小時,要求達到:

a.各部位潤滑良好;

b.機械傳動性能正常(包括噪音、振動、溫度等);

c.電流穩(wěn)定,不超過空載運行時的額定值;

d.攬拌軸密封部位徑向跳動符合要求。

6.2.4 空載試車合格后,加水試車四至八小時,然后加料試車不小于一個反應周期,要求達到:

a.密封良好,符合無泄漏標準;

b.儀表靈敏可靠;

c.滾動軸承溫度不超過70℃?;瑒永粘袦囟炔怀^65℃;

d.電動機,減速機運轉平穩(wěn)、溫度正常;

e.管線,基礎,支架無明顯振動。

6.3 驗收

6.3.1 試車合格后,對檢修工作及所掌握的各種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總結經驗,找出問題,為下次檢修提出改進意見。

6.3.2 辦理驗收手續(xù),移交生產。驗收的主要技術資料應包括:

a.檢修記錄;

b.耐壓及氣密性試驗記錄;

c.主要零部件的無損檢驗報告;

d.安全附件的檢驗記錄。

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

7.1.1 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操作。

7.1.2 配戴規(guī)定的安全勞動防護用品,有毒、有害的場合,要配備好防護器具,作應急之用。

7.1.3 不得用水直接沖洗電動機、減速機、保溫層、儀表、計器等。

7.1.4 設備運轉時,不得清理、擦拭運轉零部件。

7.1.5 不得帶壓擰緊或松開螺栓及修理受壓元件。

7.2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

7.2.1 特殊作業(yè)人員須有相應的作業(yè)資格證。

7.2.2 必須按規(guī)定辦理設備安全移交手續(xù)。

7.2.3 必須配戴規(guī)定的安全勞動防護用品,有毒、有害的場合,要配備好防護器具,作應急之用。

7.2.4 切斷電源,懸掛“禁止合閘”警告脾。

7.2.5 檢修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物質的釜體時,必須切斷出入口閥門,加隔離盲板,并進行清理置換,經取樣分折合格后,方能進行工作。

7.2.6 釜內作業(yè)要辦理釜內作業(yè)許可證,作業(yè)因故較長時間中斷或安全條件改變時,繼續(xù)釜內作業(yè),應重新辦理釜內作業(yè)許可證。

7.2.7 釜內作業(yè),可視具體作業(yè)條件,采取通風措施,對通風不良以及容積較小的釜體,采取間歇作業(yè),不得強行連續(xù)作業(yè)。

7.2.8 釜內作業(yè)要按釜體深度搭設安全梯及臺架,設立監(jiān)護人,配備救護繩索,以保證應急撤離。監(jiān)護人不得擅自離開監(jiān)護崗位。

7. 2.9 動火須辦動火證。施焊人離開時,不得將乙炔焊槍留放釜內,以防乙炔泄漏。

7.2.10 檢修臨時燈采用低壓36V,釜內的照燈應使用電壓不超過24V的防爆燈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24V時,必須采取防直接接觸帶電體的保護措施。

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

7.3.1 試車人員應配戴規(guī)定的安全勞動保護用品。

7.3.2 與試車無關人員離開試車現場。

7.3.3 試車過程中,試車人員不得隨意離開試車崗位。

7.3.4 試車過程中,操作控制崗位的人員與現場人員須保持良好的聯絡狀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停車進行檢查、處理。

7.3.5 人工盤車時,必須切斷電源,拆下三角皮帶。

[download:333]

(2012-04-04發(fā)布,點擊: )
    電話咨詢
    在線咨詢
    短信咨詢
    查看地圖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教师,蜜臀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BBBBB女女女女女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