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介質對研磨效果的影響因素
1.研磨介質密度 研磨介質的密度在直徑和速度相同時,研磨介質的密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動能也越大,分散效果自然會好一些。但是,研磨介質密度太大,也會帶來一些弊病,如增加
研磨介質密度
研磨介質的密度在直徑和速度相同時,研磨介質的密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動能也越大,分散效果自然會好一些。但是,研磨介質密度太大,也會帶來一些弊病,如增加砂磨機和送料泵的功率消耗;加劇研磨介質自身及機件的磨損;研磨介質沉底現(xiàn)象嚴重,以致立式砂磨機啟動困難。所以要根據(jù)物料的黏度、密度、固體含量及分散難易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密度合適的研磨介質。顯然,對黏度高、密度大、固體含量高及難分散的漆漿,要用密度較大的研磨介質。如低黏度漆漿使用高密度研磨介質,無疑會導致過度磨損。使用氧化鋯陶瓷珠(密度為3.76g/cm3),對漿料黏度提出了要求:一般建議立式砂磨機的漿料黏度不低于0.8Pa.s,臥式砂磨機的漿料黏度不低于0.6Pa.s。玻璃珠的密度一般不超過2.Sg/cm3,只適用于中、低黏度的漆漿。
研磨介質不同,其密度差異較大,目前工業(yè)上使用的研磨介質,其密度在2.2~14g/cm3這樣的大范圍內。大密度研磨介質能夠提高磨效,但同時密度大,消耗的能量也大,研磨介質間的機械能轉化為大量的熱能使?jié){料溫度升高,從而加劇了微粒子的布朗運動.造成已磨碎的顆粒重新凝聚,使磨效降低。此外,密度大的研磨介質造成砂磨機的徑向和軸向能量密度嚴重不均,也影響產(chǎn)品質量。一般物料選用理想的密度為2.45~6.lg/cm3的玻璃珠或氧化珠即可。當然,分散和粉碎黏度大的硬質物料,尚需用鋼珠(密度7.8g/cm3)。
研磨介質球形度
球形研磨介質在隨葉片公轉的同時,還有本身的自轉,其總的動能為:T=l/2MV2+l/2Jw2
式中T-研磨介質總動能;
M-研磨介質的質量;
V-研磨介質的運動速度;
J-轉動慣量;
w—平面運動研磨介質的角速度。
式中的l/2Jw2是研磨介質自轉產(chǎn)生的附加能,由此產(chǎn)生對粒子的剪切和摩擦的粉碎作用。顯然,自轉角速度∞越大,產(chǎn)生的附加能也越大,當球體不均勻時,自轉運動受阻,降低了附加能,不利于研磨。
表面光潔度
研磨介質與漿料混合裝入研磨室,在研磨粉碎物料的同時,介質也會有一定的磨耗,磨耗的材料進入漿料后,用通常的方法很難分離,影響產(chǎn)品質量,甚至改變漆料的色澤,這是生產(chǎn)者所不希望的。對于同一種材料,磨耗率與研磨介質表面光潔度成正比,所以要求研磨介質表面光滑,以減少磨耗率。機械強度
研磨介質的機械強度主要指正常工作情況下昀抗彎強度、抗壓強度、抗沖擊強度。對于金屬類研磨介質一般無大問題,而對非金屬類研磨介質,要達到這些指標并不容易。其綜合要求是在正確使用條件下基本不產(chǎn)生破碎。耐磨性
耐磨性是衡量研磨介質質量的重要條件。不耐磨的介質因磨耗而需經(jīng)常進行補充,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影響正常生產(chǎn)。磨耗的介質材料還會影響產(chǎn)品質量,同時,對機械零件,如葉片、簡體、送料泵及密封都帶來危害,在選材時應特別注意。研磨介質直徑
研磨介質間的接觸產(chǎn)生粉碎物料的機械力,在兩研磨介質接觸后形成一個區(qū)域,物料只有在這一區(qū)域的包容下才有可能粉碎,其體積為
Va=πr2(R+1/3r)
式中Va——研磨有效區(qū)域;
R-研磨介質半徑;
r-物料半徑。
研磨介質的粒徑
當砂磨機裝填研磨介質的空間容積為一定值時,所裝研磨介質珠子粒徑越小,則所能容納的珠子數(shù)目越多。珠子粒徑減小一半,珠子數(shù)目增加到原來的8倍。珠子越多,珠子間相互撞擊和摩擦的次數(shù)增加,分散效果也越好。同時,珠子越多,其總表面積越大,因而有更大的分散作用面積,并限制了物料粒子的聚集,從而加速了分散作用。根據(jù)實驗和生產(chǎn)經(jīng)驗,對不易分散或要求分散細度小的漆漿,要選用粒徑小的研磨介質;對容易分散或對分散細度要求不高的漆漿,可適當選用粒徑較大的研磨介質。粒徑較大的長處是機械強度大,不易碎,磨損后仍可繼續(xù)使用,有利于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生產(chǎn)的連續(xù)性。
當然,珠子的直徑也不能太小,否則它具有的動能太小,不足以分離顏料聚集體。此外珠子太小,還容易堵塞篩網(wǎng)等出料裝置。一般建議最小粒徑要大于出口縫隙寬度的2.5倍。
在串聯(lián)砂磨機或多筒砂磨機上,研磨介質可采用前粗后細的方案,逐臺減小粒徑,以求得到既快又好的綜合效果。
目前常用玻璃珠的粒徑大多在1~3mm范圍內。就單位體積而言,小研磨介質比大介質這一區(qū)域增大約l/R2。假設隨機堆積因數(shù)φ—0.639,每個研磨介質約有4.6個接觸點。在25.4mm3(1.Oin3)的體積中,研磨介質直徑為3.175mm(l/8in)有2900個接觸點,而直徑為0.794mm(l/32in)有180000個接觸點,即小研磨介質直徑是大研磨介質直徑的1/4時,接觸點增大約62倍,這是小介質提高磨效的主要原因。
小粒徑介質雖然磨效明顯,但同時損耗也明顯,生產(chǎn)的實際情況需要根據(jù)物料粗細來確定研磨介質粒徑。
介質均勻度
從動力學的角度看,當介質直徑一致時,體積相同,則質量相等,即m1=m2,在運動中可獲得相同的動量m1v1=m2v2;當m1>m2時,m1v1>m2v2,兩球相撞時大球將小球撞開,造成大球追小球的情況,磨效會降低。從幾何學的角度考慮,不同直徑研磨介質混裝,小介質填充了大介質的空隙位置,增多了介質的接觸點,提高了磨效,但隨著研磨時間的加長,產(chǎn)生了大介質磨小介質的情形,**加快小介質的變形以致破碎。所以應當盡量避免不同粒徑的介質混裝。介質填充率
研磨介質的裝填量:砂磨機要裝多少研磨介質才合適呢?若裝入太少,即裝填系數(shù)(研磨介質堆積體積與砂磨機簡體有效容積之比)太低,分散效率自然很低。但裝得太多,即裝填系數(shù)超過一定限度時,物料占據(jù)的容積減少,研磨介質自身及對機件的磨損加劇,工作溫度猛升,主電機負荷加大,連送料泵的壓力也升高,這樣非但不能提高分散效率,反而無法正常開車。研磨介質的裝填系數(shù)與物料的黏度、分散盤(或棒銷)的圓周速度及機器結構等因素有關。一般的經(jīng)驗是物料粘度高,分散盤(或棒銷)的圓周速度高,裝填系數(shù)應稍低,反之則取較高值。
通常立式開啟式砂磨機的裝填系數(shù)可取65%~75%,特殊情況下可取60%-80%;立式密閉式砂磨機因沒有“冒頂”問題,裝填系數(shù)可取80%~85%;臥式砂磨機啟動容易,裝填系數(shù)可比立式砂磨機大些,一般可取80%~85%,特殊情況下可取90%。
確定裝填系數(shù)后,就可算出研磨介質裝填量(kg)。它等于砂磨機有效容積(L)與裝填系數(shù)及研磨介質堆積密度(g/cm3或.kg/L)的乘積。一般來說,只要砂磨機的溫升、功率消耗等指標在合適的范圍內,適度加大研窘介貢裝填量,有利于提高砂磨機的生產(chǎn)能力。通過多次生產(chǎn)實踐,就能找到相應工藝條件下理想的研磨介質裝填量。